“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学习资料
一、基本情况
1.进校评估时间:2016年11月27日-12月1日。
2.评估专家:9人。
3.专家工作时间:一般8.00至次日凌晨1.00。
4.专家工作安排:除第一天上午见面汇报会、最后一天下午反馈会(每一位专家谈学校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6-9个)外,主要在听课、观课,调阅毕业论文、试卷,走访全部职能部门、学院,考察校外实习基地和用人单位、实验室,对教师、学生进行座谈,对专业负责人、校领导作了深入访谈。
学生800人、教师300人的进校前问卷调查。
专家在进校前,已经通过学校上报的自评报告、教学质量分析报告、案头材料以及学校教学状态数据库、学校教学状态数据分析报告等了解、把握学校的基本教学工作信息,以问题为导向,议定了每一位专家需要“现场求证”的内容以及工作步骤、方式。
【温州大学:专家组累计听课看课39节,调阅毕业论文831份,调阅试卷1211份,走访全部职能部门、学院,考察4个校外实习基地和用人单位、17个实验室。对67位教师,62位学生进行座谈,对专业负责人、校领导作了深入访谈。】
【中国计量大学:听课看课40余节,走访职能部门43人次,二级学院等教研单位20余人次;深度访谈校领导20多人次,部门负责人40多人次,专业教师10多人次;座谈了31位教师,25位学生以及毕业生代表;考察了大学生创新实践成果展示中心、图书馆、国家大学科技园等教学科研基础设施,48个国家、省部级实验室,对校外的3个实习基地进行了访问;调阅了19个专业的645篇毕业论文,28门课程的2000多份试卷;对340余位教师和600余位在校学生开展了本科教学满意度调查。】
二、审核评估的原则、重点
1.评估原则:审核评估坚持主体性、目标性、多样性、发展性和实证性五项基本原则,实行目标导向,问题引导,事实判断的评估方法。
2.评估重点:审核评估核心是对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效果的实现状况进行评价。重点考察“四个度”,即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与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度,教师和教学资源条件的保障度,教学和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有效度,学生和社会用人单位的满意度。
三、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主要引导性问题
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内容范围由6+1个审核项目、25个审核要素、74个审核要点三个层次构成。
1.定位与目标
(1)学校教师、学生及校友对学校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发展目标的认可度如何?
(2)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是什么?教师和学生是否熟知培养目标,并清楚自己从事的活动对实现专业目标所起的作用?
(3)学校是如何正确处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四大功能之间的关系的?学校在保证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方面采取了哪些有效的制度和政策措施?
(4)学校是如何确保本科教学的基础地位的?学校领导是如何重视人才培养工作的?学校各职能部门中如何服务教学的?
2.师资队伍
(1)学校各专业主讲教师队伍、学校实验技术人员和教学辅助人员的能否满足教学要求?专业水平与执教能力如何?
(2)学校在鼓励教师教书育人及加强师德建设方面出台了哪些措施?
(3)教师能否做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教师将主要精力投入本科教学工作情况?
(4)学校是否建立了对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评价机制及分类管理考核办法?
(5)教师是如何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的?教师能否将自己的科研资源向本科生开放并将最新研究成果及学科前沿知识融入教学内容中?
(6)教师参加教学研究、教学改革的情况?教师是如何发挥专业、课程和教材建设者作用的?
(7)学校在服务教师职业生涯发展方面特别是在关心青年教师成长、提升其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学校是否设置了类似于教师发展中心的专门机构?为教师提供咨询、服务与帮助?
(8)学校在鼓励教师在职进修、提升学历及国内外学术交流等方面采取了哪些政策措施?
(9)学校教师教学成果考核办法实施情况?学校如何在教师岗位聘用、职称评审、考核评价及薪酬分配方面向教学倾斜?
3.教学资源
(1)学校是否建立了保障教学经费投入的长效机制?
(2)学校教学经费是如何分配的?是否有专门经费支持教学改革与大学生创新教育?是否有实践教学专项经费?是否将新增生均拨款优先投入实践教学?学校教学经费使用是否合理?是否进行年度经费使用效益分析?
(3)学校的各类教学设施(实验室、课堂教学设施、辅助教学设施、图书馆等公共教学设施)能否满足教学需要及学生自主学习要求?
(4)学校的教学科研设施的开放程度如何?利用率如何?
(5)学校是否有健全的专业结构优化调整机制?学校如何充分保障新建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是否建成了若干能够彰显办学优势与特色、具备一定影响力的品牌专业?
(6)学校在制定各专业培养方案时,如何在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设置等方面体现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和实际需要?
(7)学校课程建设取得了哪些成绩?学校课程总量、实践课程比例,是否符合培养目标需要?
(8)学校是如何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建设成效如何?利用率与使用效果如何?
(9)学校在合作办学、合作育人上采取了哪些措施?在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方面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
(10)学校与社会共建教学资源方面取得了什么成效?近三年接受社会捐赠的情况怎样?
4.培养过程
(1)学校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是什么?是否有切实可行的教学改革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
(2)学校是如何激励和促进广大师生积极参与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的?
(3)学校在人才培养体制与机制、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管理等方面改革取得哪些成效?
(4)课程教学大纲的制订、执行与调整情况如何?是否有课程教学内容更新的相关制度与要求?教学内容如何体现人才培养目标?
(5)学校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采取了哪些措施?有哪些先进的做法?学校在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方面有哪些措施?学校在考试方法上进行了哪些改革?在加强考风考纪方面制订了哪些措施?
(6)学校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思路是什么?如何推进实践教学改革的,效果如何?学校是如何保障实习实践环节的教学质量的?学校是否建立了稳定的实习基地?实习基地的条件与资源能否达到教学要求?
(7)学校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开设与实验室开放及情况如何?学校科研实验室向本科生开放情况如何?
(8)学校是如何保障毕业论文(设计)环节的教学质量的?近3年参加省毕业论文(设计)评优与抽检情况如何?
(9)学校是否将第二课堂建设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有哪些政策措施保障第二课堂建设?第二课堂的主要形式有哪些?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是如何紧密结合的?
(10)学校是否制定了关于学生校(海)外学习经历的政策和措施?
5.学生发展
(1)学校在人才培养工作中是如何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的?
(2)在校生对所学专业的满意度如何?学校为学生在学期间是否提供了转专业的机会?
(3)学校建立了什么样的学生指导与帮扶体系?学校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开展学生学业指导、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心理辅导等学生指导与帮扶工作?学校采取了哪些措施提高就业率与就业质量?
(4)学校如何吸引和激励专任教师积极参与学生指导工作?参与面与参与程度如何?学校学生辅导员和本科生导师(如果设置)在日常工作中如何指导和帮助学生成长成才?
(5)学校是否形成了浓郁的学习风气?学生是否能够自觉遵守校纪校规,诚实守信?
(6)毕业生在社会特别是专业领域的发展情况如何?有哪些优秀校友?
(7)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如何?
(8)创业课程开设情况、创业基地建设情况、毕业生创业及发展情况?
6.质量保障
(1)学校是否重视教学质量标准建设?形成了怎样的质量标准体系?学校教学质量保障的模式是什么?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否做到了组织落实、制度落实和人员落实?
(2)学校教学管理队伍的数量、结构与素质是否满足质量保障要求?学校是否采取有效方式对教学全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学校是否建立了完善的评教、评学等自我评估制度?效果如何?学校是否形成了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等全员参与质量监控的良好氛围?
(3)学校是否建立对能反映教学质量的信息(例如:生源质量、在校学生学习状况、应届毕业生就业去向和就业质量、毕业生职业满意度和工作成就感、毕业生社会满意度)的跟踪调查与统计分析的制度?学校是否按教育部要求及时发布本科教学质量报告?质量报告是否全面、客观地反映本科教学质量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4)学校是否建立了校内教学状态数据库,运行情况如何?是否及时采集并上报本科教学状态数据?学校是否按要求定期公布其他教学工作及人才培养质量信息?
(5)学校是否定期对教学质量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制定改进的措施,效果如何?学校质量改进的程序与机制是什么,如何对改进效果适时进行评价?
(6)学校在质量改进中对已参加的外部教学评估(例如水平评估、专业认证等)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进行了全面整改?效果如何?
(7)学校教师是否明确他们在教学质量改进是的责任,不断改进工作,满足培养目标的要求?
自选特色项目:
(1)学校的特色有哪些?
(2)全校师生是如何认识和评价学校特色的?毕业生、学生家长、用人单位及其他社会各方是如何评价学校特色的?
四、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自评报告节选)
1.定位与目标
1.1办学方向、办学定位
校训---修德求真
办学理念---崇尚学术、师生为本
办学方针---质量为重、人才为本、特色为上、协同为要
目标定位---建设成为高水平的地方综合性大学
类型定位---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转型发展
学科定位---构建地方特色鲜明、文理工管为主干、体现综合性大学优势的学科体系
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重点,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积极推进留学生教育
服务定位---立足绍兴,面向浙江,辐射全国,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1.2培养目标
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
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心,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综合运用现有知识和技术创造性地解决本专业领域内较为复杂的实际问题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1.3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学校每一部门、每一个人的主体责任】
2.师资队伍
2.1数量与结构
现有教职工1468人,其中专任教师868人,外聘教师209人。生师比为16.99︰1。外籍教师9人。
2.2学校师德师风建设措施
《关于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关于严守课堂政治纪律的规定》。
建立学术不端行为监督查处机制;在职称评聘、工作考核、评优表彰中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组织开展“卓越贡献奖”、“师德标兵”、“三育人”先进集体和个人、“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等系列评选活动。
2.3教师教学投入
《教师教学工作规程》规定“凡具备讲师(含)以上职称的在编在岗教师,每学年应主讲一门(含)以上课程”。
《绍兴文理学院校内岗位设置与聘任办法》中规定校聘学术岗位“每年至少承担一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年均教学工作量正高级职称146当量课时,副高级职称(博士)180当量课时”。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明确要求“坚持和完善教授为本专科学生上课制度,定期对相关情况进行检查,对连续2年以上不为本专科学生上课的教授原则上应转聘为研究员,不为本专科学生上课的专任教师不得申报各类优秀人才培养与支持计划。”
《绍兴文理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教研活动的指导意见》。
每年以“项目化管理、经费资助”等形式立项资助一批教学研究项目;评选“教学优秀奖”、“示范课教师”、“教坛新秀”等,所取得的业绩在职称评审、评优表彰等工作中均给予考核认定。
2.4教师发展与服务
《绍兴文理学院科研人员赴企业科技挂职工作实施办法(修订稿)》、《绍兴文理学院青年教师助讲培养考核办法》、《绍兴文理学院青年教师助讲培养制度实施方案(试行)》、《绍兴文理学院教职工培训管理办法》、《绍兴文理学院教职工公派出国(境)进修管理规定》、《绍兴文理学院关于实行教师学术假制度的暂行规定》、《绍兴文理学院中青年学术骨干培养计划实施办法》、《绍兴文理学院高层次人才引进实施办法》等。
学校为新引进人才提供套安置住房和购房补贴,办理子女教育绿卡;为学成返校博士落实购房补贴,为正高级专技职务教师配备专职保健医生,开辟教授工作室等。
学校为所有符合条件的青年教师配备导师。助讲培养制度,期满考核。
学校于2012年成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开展校内教师教学培训、教学沙龙、校外进修,实行“二级分中心建设”。2016年投入125万专项资金于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硬件设施建设。
3.教学资源
3.1教学经费
每年预算足额安排学费收入的30%作为教学四项经费;规定学科建设经费中10%用于人才培养;同时投入教学专项经费,设立实践教学专项经费,支持教学改革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经费投入,在教学经费预算中还安排一定数量经费奖励年度教学考核优秀教师。
【备注:教学经费支出】
教学日常运行支出:指学校开展普通本专科教学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发生的支出,仅指教学基本支出中的商品和服务支出,不包括教学专项拨款支出及教师工资和课酬,具体包括:教学教辅部门发生的办公费(含考试考务费、手续费等)、印刷费、咨询费、邮电费、交通费、差旅费、出国费、维修(护)费、租赁费、会议费、培训费、专用材料费(含体育维持费)、劳务费、其他教学商品和服务支出(含学生活动费、教学咨询研究机构会员费、委托业务费等)。取会计决算数。
教学改革支出:指学校立项用于教学改革的专项经费总额。
专业建设支出:指学校立项用于专业建设的专项投入经费总额。
实践教学支出:指学校、教务处及各学院(系、部)用于实践教学活动及条件建设经费的总额,不含实验室列入固定资产的设备购置,含用于校外实践教学经费。其中:实验经费支出:指用于实验教学运行、维护经费总值,包括:实验耗材、不列入固定资产登记的小型本科实验教学设备购置、教学设备维修费、本科实验教学资料费等支出。实习经费支出:指用于本科培养方案内的实习环节支出经费的总值。
学生活动经费支出:指学校、教务处、学工部(处)、团委及各学院(系、部)用于学生科技创新、文化体育、社会实践等活动的专项投入经费总额。
教师培训进修专项经费支出:指专项用于教师教学发展的专项经费,包括教师发展中心的业务费用等。
【四项教学经费】
本专科生业务费:本专科生进行实验实习、毕业设计所需的各种原材料、低值易耗品及加工、运杂费,生产实习费,毕业论文答辩费,资料讲义印刷费及学生讲义差价支出等。
教学差旅费:教师进行教学调查、资料搜集、教材编审调查等业务活动的市内交通费,差旅费。
体育维持费:各种低值体育器械(包括各种球类、冰鞋、跑鞋、铁饼、标枪、铅球等器材)和运动服装的购置费、修理费,体育运动会费用,支付场地租金和参加校际以上运动会的教职工运动员的伙食补助费以及公共体育教研室的业务性报刊、杂志、资料等零星费用。
教学仪器设备修理费:教学仪器设备的经常维护修理费。
【四项教学经费要求】开支的活动事项属于日常教学所需,学生学习所需,增强学生能力所需,不含科研、学科建设开支;不包含教学的奖金、津贴、补贴、酬金、教师加班费、美术模特费等;不包含招待费,办公室电话费,设备费。
3.2教学设施
全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7亿元,生均值达1.65万元。
学校有OA系统、学术研究管理系统、教学建设管理系统、学科建设管理系统、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学生工作管理系统、迎新系统、电子离校系统、E-learning网络教学平台等。图书馆为可访问浙江省数字图书馆、CALIS和CASHL的数字资源。建立了质量工程网、兰亭课程、英语学习中心、大讲堂视频资源等学习资源平台。
3.3专业设置与培养方案
《绍兴文理学院专业建设与管理办法》、《绍兴文理学院本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2012—2020)》、《绍兴文理学院“十三五”本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学校现有60个本科专业,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为主要学科门类。国家特色专业3个、省级重点专业3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7个,省“十二五”优势专业建设项目2个,省“十二五”新兴特色专业建设项目7个。
建立专业评估制度和专业退出机制。2011年以来,学校对应用心理学、日语等7个专业实施了停招或减招。
“十二五”以来,新增设了与地方需求相适应的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等10个本科专业。
培养方案制订,搭建“公共平台课通用、专业平台课够用、专业方向模块课管用、全校选修课程实用”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制定与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的培养方案。
2014版人才培养方案:160学分(四年制)。公共必修模块37学分;专业平台课程66学分;专业方向模块37学分;选修模块20学分。
培养方案的制订程序一般为:学校出台培养方案制订指导意见;学院组织制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广泛调查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要求,深入论证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在充分讨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课程设置;由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论证,学院学术工作委员会审议,教务处审核,学校学术委员会审定,校长办公会议批准后执行。
3.4课程资源
《绍兴文理学院课程建设与评价实施意见》,按合格课程、重点建设课程、优秀课程和精品课程四个层次就行课程建设。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参与省市级课程建设项目。2017年已预算购置课程网络平台,建设20门校级及以上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学校设立应用型本科教材出版基金,累计投入40多万,资助30项。建有省级重点教材建设项目12项,市级重点教材建设项目12项。
《绍兴文理学院教材选用管理办法》,规定了教材选用程序,必须坚持适用、选优、选新、稳定等原则。
3.5社会资源
与11个国家和地区的24所院校建立了交换生项目;在海外设立“兰亭书法学堂”;与地方等行业龙头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60所教师发展学校;共建绍兴工业经济研究中心和绍兴市时尚创意基地;山体地质灾害防治协同创新中心;岩石力学与地质灾害实验中心。
自2014年成立教育基金会以来,各类捐赠563.9万余元,其中接受茹振刚、俞可平等校友捐资157.471万余元。现有专项教育基金项目8项,主要用于奖助学金,服务人才培养。
4.培养过程
4.1教学改革
学校自2009年开始按学科体系重组建立实体性的基层学术组织,建立专业的形成与开放机制,从确定新的人才培养目标着手,经历“培养方案与课程教学大纲重新制定、应用型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推进模块化课程教学”等“三步曲”,初步形成了“面向需求、突出专业、强化能力、多样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构架图
2014版人才培养方案增加到22学分,学校制定了《绍兴文理学院本科学生选课管理办法》,推进模块选课制。截止2016年6月,共开设171个模块,其中辅修模块17个,纵向拓展模块83个,横向拓展模块71个,实际开出69个模块,共有3200余名2015级学生修读。借选修课模块化教学平台,积极开展校政企合作办学,已经与行业龙头企业等开展29个项目化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块。
学校建立基于校园网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与E-learning教学站点,并建有课程网站370个。毕业论文管理系统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的全过程管理。
《绍兴文理学院本科学生转专业管理办法》,取消转出名额的限制,扩大学生选择权,合理设置专业素质测试,避免出现因盲目转专业而导致难以继续学业的状况。2013学年转成率为66 %;2014学年转成率为65.56 %;2015学年转成率为77.8%。
4.2课堂教学
学校都对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修订提出指导意见与编写规范;建立了学科组织、学院、学校三级审核制度,强化教学大纲的审核工作;要求教师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开展选用教材、备课、设计考核形式、考试成绩分析等教学工作;在各类教学检查工作中,将教学大纲的完备与执行情况列为重点检查内容。
学校始终坚持“教学内容要面向专业需要实际”作为在教学内容的改革出发点。学校90%以上的工程类毕业设计(论文)来自教师的科研项目和生产实际,同时吸收本科生加入研究团队。
“教师精讲与学生自学”,80%以上的改革课程都开展了团队学习、小组学习、合作学习等集体学习活动;文科类专业以实施探究式、讨论式,经济类、医学类专业则强化模拟教学、案例教学、PBL\CPL,工科类专业更多使用“任务驱动、项目完成”等教学方法;有超过100门课程进行线上线下教学。300门课程开展了学业评价改革。
《绍兴文理学院关于开展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指导意见》、《绍兴文理学院课程考核管理条例》、《绍兴文理学院学生考试违纪处分条例》。
在2014版人才培养方案中,选修课学分占总学分比例平均为37%,最高的专业达58.75%。至2016年7月,学校2015学年小班化教学占当学期的61%,分层分类教学的课程占当学期课程总数的近40%。
4.3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体系构架图
实验开出率达到100%。综合性、研究设计性实验项目占项目总数的37.56%(人时数比重占49.07%)。
《绍兴文理学院实验教学管理办法》,将实验室开放内容纳入实验教学体系。
《关于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的有关规定》、《绍兴文理学院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管理办法(试行)》、《绍兴文理学院教学实习管理办法(试行)》、《临床医学专业“2.5+2.5”院校一体化教育教学实施方案》、《教师教育模拟实验室实施管理办法》、《师范生教学技能考核实施办法》、《教师教育特级教师工作流动站实施办法》。
《绍兴文理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管理规定》。重复率低于30%方可以参与答辩,近三年中,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或内容的重复率不得超过5%。《绍兴文理学院本科生科研作品替代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办法(试行)》。
4.4第二课堂
构建学校主导引领、学院主体参与、书院协同,以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目标,以学生社团发展、校园文化育人、社会实践锻炼、科技创新活动为载体,形成第二课堂育人体系。
《绍兴文理学院学生社团管理条例》。全校目前共有98个大学生社团。
每年开展系列校园文化活动,做到每周周末都有不同类型的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文化品牌“爱心承诺”、“风则江大讲堂”、“卓越奖学金”。学校“合唱团”获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世界合唱比赛多项金牌冠军。
《绍兴文理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和《绍兴文理学院学科竞赛管理办法》,实施大学生“萌芽计划”、“骨干计划”、“精英计划”三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每年投入竞赛经费200多万,组建大学生竞赛基地34个。国家大学生创新项目60项;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奖在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的地位。
《绍兴文理学院新生始业教育课程化建设方案》;设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2个学分公共必修课。
4.5开放教学
学校招收来自韩国、吉尔吉斯斯坦、英国等国的留学生;与北京语言大学共同承办“绍兴书院”项目。
学生短期出国(境)学术交流团队“百人计划”项目“兰亭书法海外课堂”特色项目。
与南京晓庄学院、浙江师范大学、浙江海洋大学等院校达成交流合作协议,学校外派学生31人次。
5.学生发展
5.1招生及生源情况
我校本科招生规模每年稳定在3300人左右。
第一批招生专业7个。省内普通文理科第二批本科招生,文科投档分名次号由2010年的7004名,上升到了2016年的3564名,提升3440名;理科投档分名次号由2010年的22505名,上升到了2016年的18547名,提升3958名。
5.2学生指导与服务
“诚信驿站”、“诚信小屋”、“衣诺坊”“师生面对面”书院“一站式”服务。
《绍兴文理学院深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试行)》。在全省率先创设大学生创业园,设立2000万元创业基金,有近200个项目入园并孵化出园被省人社厅授予浙江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
学校成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200:1设置辅导员岗位。坚持展年度“十佳辅导员”、“十佳班主任”评选表彰。
《学生综合评价办法》、《学生奖励条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管理办法》、《绍兴文理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意见》、《绍兴文理学院深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试行)》等一系列制度。“奖、助、保、贷、补、减”资助工作体系。“绿色通道”。
在学生公寓中配备辅导员工作室、学业指导室、心理辅导室、党团活动室、自修室、图书室(书屋),以及病号房、亲友房等“六室两房”;在有条件的书院区配置书院讲堂、艺术工作坊(音乐琴房、绘画室)、健身房等学习服务场所。
毕业生对学校总体满意度分别位列全省本科院校第4和第6位。
5.3学风与学习效果
“卓越奖学金”“明华人才奖学金”,“感动校园人物”、“十佳大学生”等评选.《关于建立学生学籍、学业分析研判机制的若干规定》。
学生发表论文数407篇、申请专利数31项、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共获得奖励1254项,其中国家级奖励178项,省级奖励834项。
5.4就业与发展
用人单位对2013、2014届毕业生评价的统计表
毕业生 |
实践动手能力 |
专业水平 |
创新能力 |
合作与协调能力 |
人际沟通能力 |
2013届 |
82.54 |
80.95 |
78.10 |
82.22 |
83.17 |
2014届 |
89.15 |
87.87 |
82.55 |
85.11 |
85.53 |
6.质量保障
6.1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本科教学规程》、《教学管理工作规程》,《教师教学业绩工作考核》、《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办法》、《专业评估办法》等。
学校建立教学督导制度,成立了校院二级督导组。
6.2质量监控
学校坚持以“问题导向”为原则开展专项检查落实专项整治,坚持以“过程管理、持续改进”为原则设计涉及教学全过程的质量监测与评估,经过多年探索、实践,创建了以“3种常规检查+2类专项检查+3项教学评价”为主要形式的教学质量自我评估及监控模式,坚持“督查到位、反馈到点、跟踪到底”的原则加强督查反馈与整改,实现了教学质量的全面监控。
常规教学检查重在对教学的全程进行监控,主要通过“三段式”(开学、期中、期末)随机教学检查以及随堂听课等方式进行。
专项教学检查主要是以专门目标和专门问题作为导向,通过对教学建设某一领域或者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专项评估检查,以达到提高水平保证质量的目的。
三项教学考评,即评教、评学、评管。
学校注重对各种教学检查、教学评估结果的反馈,主要方式有:一是通过召开学生和教师座谈会,校院(部、中心)两级督导组及领导干部听课,定期开展(集中、随机)教学检查、教学基本档案抽查、专项评估等发现存在的问题,并通过留言板和QQ群等方式收集教学、教学管理、教学资源和后勤保障等方面的改进建议;二是教务处对收集的意见、建议进行汇总和系统分析;三是利用网站、教学工作例会以及通报进行教学质量信息反馈、调控和整改工作。
教师根据“评教”结果开展“教学反思”活动。
6.3质量信息及利用
发展规划处代表学校统一部署信息收集工作分工及具体工作进程,组织相关部门和教学单位采集、整理每年的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并按时上报;由相关职能部门根据学校要求开展数据收集、统计工作,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要求完成相关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上传;发展规划处负责对教学基本状态数据进行比对分析,通过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发现本科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及时反馈到学校有关领导和管理部门,成为总结、反思、评价、修正教学工作的重要手段,为学校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整改建设提供了决策依据。
《绍兴文理学院信息公开实施细则》。定期上报《高等学校办学基本情况报表》等质量信息。编制《绍兴文理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6.4质量改进
定期开展教学成果奖评选、卓越贡献奖评选、教学优秀奖评选、教学名师评选、“三育人”优秀教师评选、教坛新秀评选、示范课教师评选、最受欢迎学生欢迎的教师评选、学科竞赛优秀指导教师评选、新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等活动,以及实施教学事故认定和处理、教学评价、教学一票否定等约束机制,激励和督促广大教师切实改进和提升教学质量。
五、学校特色项目
1.推进基层学术组织改革,开展多样化、复合性应用型人才培养
学校把学科作为按照学术体系建立的、实体性的、相对稳定的高校基层学术组织,把本科专业看作是面向问题的、由课程组成的、需求驱动的虚拟组织,遵循“学科为体、专业为用”的理念,形成了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术资源的配置架构和运行机制,实现了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动态性、多样性、复合性。
1.1建立实体性的学科,为多样化、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奠定了充分的学术支持和组织保障
1.2基于专业与课程的两个开放,打通多样化、复合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路径
(1)在建立实体性学科组织的基础上,建立专业的形成与开放机制。
(2)贯彻课程资源开放原则,重构模块化课程体系。
1.3办学机制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
(1)促进了专业的调整和优化
(2)促进了多样性、复合性人才培养
(3)提高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通过搭建辅修平台模块、拓展模块、横向拓展模块的校企深度合作办学,已经取得初步成效。
2.秉承“修德求真”校训创新文化育人模式
学校在传承和创新百年办学精神的基础上,努力打造以“修德求真追求卓越”为核心,把文化校园建设放在整体办学和育人目标的大背景下来操作和实施,既继承优良传统,又凸显时代特征,在提升校园精神文化活动品质的同时,加强校园文化对师生的精神感召,实现了校园文化育人的宗旨和目的。
2.1传承历史,以“修德求真、追求卓越”为核心,彰显文化育人特色。
2.2凸显“三化”,我校文化育人工作的生动实践。
(1)坚持道德教育生活化,传统文化现代化。
“养成教育”。设置了“莘莘售报亭”,“诚信驿站”,“衣诺坊”公益团队,“爱心承诺”。
(2)坚持校园生活多元化,文化活动品牌化。
把推进书院制建设作为加强应用型大学建设、构建全员育人机制、完善思政工作体系的战略举措,书院制改革以“学科融合、学院不虚、书院更实”的原则,实行学院、书院并存,协同推进学生培养。通过双院协同和目标融合,逐步形成“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块块相连、整体联动”的工作模式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机制。
(3)坚持校园环境人文化,隐性德育显性化。
2.3注重实效,我校文化育人工作的成效。
(1)引领优良校风学风的形成和学生良好道德品行的培养。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促进校园文化的融合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六、现场管理要求——落实主体责任
1.教师:
(1)确保劳动纪律的严格遵守,准时上下课,在既定地点、时间,以良好的精神风貌完成教学任务;
(2)确保明确的课程教学目标、科学的课程教学方法、规范的课堂教学行为、合适的教学组织形式、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展现优质的课堂教学;
(3)确保所任教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了解,把握课程以及教师在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作用(课程内容安排、教学方法实施、作业布置于批改、考试方法改革、科研竞赛指导等社会责任性、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4)确保网络课程教学辅助功能的发挥;
(5)确保学校在促进教师专业能力、教学能力成长以及激发教师教学投入等方面的制度(如人事、教务、后勤、工会等)的了解。
2.学生:
(1)确保课堂纪律的严格遵守,准时上下课,在既定地点、时间,以良好的精神风貌完成课程学习任务;
(2)确保坚决避免“低头族”现象,认真笔记,展现良好的师生关系,保持活跃的课堂氛围;
(3)确保对自己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熟悉;
(4)确保学籍管理制度、转专业、选课以及评奖评优、支困帮困、社团组织、创新创业就业等方面的制度熟悉。
3.学院:
(1)维护正常教学秩序,展现本学院教师优秀的教风(良好的精神状态、科学的课程教学方法、规范的教学行为)、学风;
(2)确保试卷、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等资料的及时调阅;
(3)确保实验室、实习基地、科研平台实地考察的顺利进行;
(4)确保学院教师、学生知晓学校总的人才培养目标与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学校在人才培养“适应度、保障度、有效度、满意度”上的主要举措;
(5)确保学院在本科教学工作、专业人才培养上的亮点展现;
(6)确保学院教师、学生对学校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客观的、积极的认识,并对学校教学工作整改工作能有比较全面的了解,保证座谈会、深度访谈的顺利进行。
4.职能部门:
(1)确保审核评估期间本部门相关工作的优秀状态;
(2)确保本部门人员知晓学校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总目标;
(3)确保座谈会访谈的顺利进行——围绕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所采取的政策、制度保障以及效果。
【访谈:直面问题,但重在一年来已经整改的举措】